近日,世界最大电信运营商之一美国AT&T表示,AT&T用户网络内通话无限制,且几乎"免费",用户只需交付每月的月租费。
看到这里,所有的人都会想到中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为什么中国移动不能实施"网内免费通话"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并非技术不能实现,而是中国电信市场的垄断现状以及中国消费者状况共同决定的,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中国电信市场双寡头决定高价格
据了解,美国的电信行业采取的是对国内开放,市场调节的方式。而在中国,采取的模式则为国家调控、政府监督。这就导致了中国电信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形成了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态,而在这其中,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无疑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绝对的双寡头。
2006年,中国移动集团税前盈利968亿元,同比增长23%,平均起来计算每天中国移动的收入为2.7亿;运营收入2853亿元,同比增21%。 截至去年底,中国移动集团用户总数达3.18亿户,同比增长20%;每月每户平均收入(ARPU)增长1.1%,至81.6元。2006年前三季度,中国联通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实现税前利润60.6亿元,同比增长17.5%。
相比之下,全世界电信运营商的利润率没有一个超过10%,而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的利润率仅为1%。下面再引用一组数据,国际电信联盟的研究报告就指出,横跨大西洋(6.75,0.14,2.12%)的海底光缆,在1996年每分钟通话的传输成本就已经不到百分之一美分,即不到人民币的0.8厘。正因为如此,所以西方许多国家的手机不但没有漫游费,而且没有长途费,手机资费在全国统一。
由于3G迟迟不发牌,所以外资运营商也无法登陆中国市场,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给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足够的成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动盈利900多亿,获得了超额利润。虽然中国消费者纷纷呼吁降低话费,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能够实现真正的单项收费,更别说免费了。因为寡头垄断的形势下,必然形成垄断高价,而作为中国最大的运营商中国移动也成为垄断价格的操纵者,这是经济学规律决定的。
中国消费者收入较低 增值业务无法消受
从2006年中国移动的报告上看,中国移动ARPU增长率仅仅为1.1%。虽然移动用户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却没有对提高ARPU起到促进作用。究其原因,2006年中国移动大举进军农村市场,虽然用户数量得到了增加,但大部分为低端用户。
ARPU没有增加这说明中国移动在语音方面的收入已经基本达到了饱和,而在增值数据业务收入也仅仅占总收入的20%,2006年,中国联通增值业务收入将占业务总收入的17%,这与国外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例如,韩国SK在2002年的时候,增值业务收入就占据了15%,2004年上升到了30%,现在接近了60%以上。
在中国语音业务占据大头的原因除了缺少竞争外,中国用户的收入水平较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相比美国,中国人均收入是美国的1/30,而且还面临着巨大的住房、出行压力。这种情况下,手机电视、手机上网等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还都是高消费,这导致运营商虽然退出了各种增值业务但是收效甚微。最明显的例子是,目前移动和联通推出的手机电视收费标准是采取信息费(类似月租费)加流量费,信息费约每月一二十元,流量费可包月,超过包月部分则按0.02--0.03元/kb收费,用户每月起码得花上百元,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手机电视用户才超过20万,与其3亿多电话用户相比可谓微不足道。
由于没有足够的增值业务收入,因此中国运营商不会轻易的降低通话费用,毕竟将近80%的利润还是由语音收入产生的。这样一来就阻碍中国电信业的发展,3G牌照也被一拖再拖。
增值业务收费过高是瓶颈所在
从表面上看,无法支付增值业务费是由于中国消费者收入较低,陷入了"死循环"。但是经济学认为,商品价格提高意味着消费者收入降低。所以中国消费者收入低是与运营商增值业务费用高相对的。
但是短期内我们无法迅速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却可以有效的降低运营商的利润,这就是瓶颈所在。打开了这个瓶颈,降低增值业务收费,这样增值业务用户会逐渐增多,从而让运营商网络可以满负荷运转。随着增值业务收入比例的提高,语音收入就可以下调了。这样一来,中国电信业就如同开闸放水,消费者获得了利益,而运营商业务也有效升级,实现了双赢。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中国运营商无法推行网内免费通话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包括中国电信的寡头垄断格局,中国消费者收入现状等。但是中国用户话费的降低还是要进行的,这是全球电信业发展的趋势。为了加速这一进程,将运营商放归市场,从而降低运营商的超额利润,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瓶颈所在。
03
2007
02
中国移动为什么不能进行免费通话
作者:Chikoo | 分类:大杂烩 | 浏览:1600 | 评论:0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