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与“右派”这两个政治名词的来源,严格地讲是“舶来品”,可溯源到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7月14日,象征法国封建统治堡垒的巴士底狱被巴黎人民和起义士兵攻陷,政权被第三等级的代表掌握。而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市民、农民,由于阶级利益和各自的要求不同,领导层开始分化。
在1791年的立宪议会中,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米拉波等人,议会中提出了比较温和的改良主张,要求保留国王,反对共和;而代表比较激进的第三等级下层力量的雅各宾派罗伯斯庇尔等人不同意君主立宪的统治,提出了非常激烈的革命楷施。这样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还有第三派,在所有争论的问题上,采取一种折衷的立场。
在议会对各个问题进行辩论时,拥护革命的人刚好坐左边(以主持人位置为准),而主张温和的保守派刚好坐在右边,由于这种政治派别争论与坐席形式之间的吻合,后来人们就因此将革命的一派称为“左派”,反对革命的一派称为“右派”。
后来,马克思、恩格斯从这一含义引伸为右派即资产阶级反动派,左派即无产阶级革命派。
本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开始用左倾的概念来指代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因为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激进派常给刚刚萌芽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激进派是极端错误的。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加个引号,而当时的右派即保守派虽然延缓了革命的进程,但并没有给革命带来明显损失,因此右字不含贬义,也就无需加上引号。
到本世纪20年代末,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激进派,都会给革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于是便用“左”倾机会主义与右倾机会主义来划分无产阶级政党内的政治路线错误。并且由于习惯,“左”字上的引号一直没有去掉,右字上也一直未加引号。
毛泽东又根据列宁、斯大林的用法及习惯,多次提出过划分“左”与右的标准。他说:什么叫“左”?超过时代,超过当前的情况,在方针政策上,在行动上冒进,在斗争的问题上,在发生争论的问题上乱斗,这是“左”,这个不好。落在时代的后面,在当前情况的后面,缺乏斗争性,这是右,这个也不好。